当前位置:善导梵修 > 放生果报 > 正文

西安哪里放生蝌蚪最好,西安大兴善寺

2024-02-28 20:39作者:admin

一、打胎了放生什么最好

1、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2、隋朝扩建的大兴善寺在大兴城靖善坊内,与玄都观隔街相对,气势宏伟。《长安志》卷七载:大兴善寺“寺殿崇广为京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辩正论》卷三详细地描绘了大兴善寺的碧瓦飞甍,金殿巍峨的气派:“大启灵塔,广置天宫。像设赁虚,梅梁架迥,璧?曜彩,玉额含辉,画拱承云,丹栌捧日,风和宝铎,雨润珠幡,林开七觉之花,池漾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许人,四事供养。”大兴善寺开山祖师是灵藏大师。他是杨坚的布衣知友,同时任隋代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隋代几位著名的昭玄统,除昙延外在任职期间都住在大兴善寺。这里还是隋代第一所国立译经馆。

3、陕西第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4、著名的“开皇三大师”耶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耶舍主译佛经约8部、23卷,有《百佛名经》、《莲华面经》等;崛多共主译佛经31部、165卷,主要有《文殊尸利行经》、《佛本行集经》、《贤护菩萨经》等;笈多久住兴善寺,主译经论7部22卷。这三位从古印度远道而来的高僧,对中国佛典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唐玄宗开元初期(716——720年),印度佛教密宗传播者“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这里译出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也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圣地。

西安哪里放生蝌蚪最好,西安大兴善寺

5、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灌顶之法,在古印度是国王即位仪式,将四海之水用四宝瓶盛之,由国师灌于国王头顶,象征国王权力四海无边,国家兴盛。佛教密宗效法此举,当僧人嗣阿?梨位时结坛灌顶,称“授职灌顶”,此外还有“结缘灌顶”、“息灾灌顶”、“成就灌顶”等等,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

6、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1——846年),下令全国排佛。大兴善寺也被废除,建筑被毁,僧人被勒令还俗。大兴善寺从此一蹶不振。宋元时期,大兴善寺一直很寥寂,直到明清德满禅师才在此“鼎新梵刹”。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云峰禅师居大兴善寺,修造了殿堂和钟楼,弘扬禅宗。清朝时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第一次是1648年,僧人麸斋修建了方丈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廊庑,面貌一新。第二次在1694年,由清川陕总督笔贴式、平安纳等集资,先后修建前殿、钟鼓二楼、大殿、十王祖堂、弥勒殿等建筑,前后约10年才完工。1943年,太虚法师和于斌、冯玉祥等人组织了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于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了“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1956年为保护佛教名胜古刹,政府拨款对大兴善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

7、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大兴善寺的殿堂、房舍和围墙,全部油饰彩画,修整一新,并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大兴善寺有僧八人,由卧龙寺方丈朗照任住持,慧雨任监院。他们与卧龙、慈恩、庄严四寺合并,组成了农业社,十多名僧人拥有四十多亩土地。他们发扬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的传统,粮食和蔬菜自给有余,生活得到保障。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后,用半年时间,修复殿堂、僧房41间,并重塑了一些被毁佛像,翻整了二十余亩荒地,修剪绿篱一千余米,增加盆花六百余盆,植黄杨、冬青、剌柏等三万株美化环境,并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服务部,购置了一批接待用品,使大兴善寺面貌大为改观。现时大兴善寺有僧二十多人,慧雨法师任方丈,源慧法师为维那,印善法师为知客,僧众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诵经礼佛,举行各种法事活动。

8、国内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来这里参观游览,外国友人和港澳台同胞也常常来此烧香礼佛,参观访问。大兴善寺大殿北边有唐转法轮殿遗址,遗址前安放着一尊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送的地藏菩萨铜像。804年,日本学问僧空海入唐求法,在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1985年10月,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为纪念空海示寂1150周年,向真言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敬献了这尊青铜地藏菩萨立像,高约70米,底座用汉白玉砌成。10月25日,大兴善寺隆重举行了地藏菩萨像奉安开光仪式,由167人组成的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友好访华团参加了法会。这尊佛像,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的见证。?寺内文物有清碑四方,即清康熙年间《重修隋唐敕建大兴善禅寺来源记碑》、《重修大兴善寺碑记》、乾隆年间《隋唐敕建大兴善寺祖庭重口口口记》和咸丰年间《大兴善寺法源碑记》,皆为研究大兴善寺的重要史料。寺内还藏有三帧巨幅清代西藏彩绘《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图》和《弥勒像》,是西藏绘画艺术珍品。

9、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兴善寺方丈宽旭大和尚

10、宽旭大和尚,甘肃省天水市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长安区佛协会长、西安大兴善寺、青龙寺住持等职务。

二、辽宁野生鸟去哪里放生

1、宽旭大和尚1983年8月在甘肃省天水县东山念佛堂寺皈依本正法师,1985省年正月在陕西长安兴教寺依常明法师剃度出家,1985年9月于大兴善寺受具足戒。1988年考入普陀山佛学院进修,期间亲近普陀山妙善长老,并于普济寺出任副监院。1993年佛学院毕业后,回兴教寺担任监院。2001年任圭峰山圭峰寺监院,并当选为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2008年9月任西安大兴善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2010年2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7年12月常住西安市青龙寺(期间:2003年元年当选为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2005年任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2006年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2、陕西安康汉阴县古刹简介

3、龙兴寺(晋)古曰“隆兴寺”。据嘉庆《汉阴厅志》云:“在城内东北隅。相传寺旧在龙冈下,有柏高百余尺,邑士蔡凤题云:“材大难为用,隆栋终教佐庙廊’。后果于嘉靖时采用”。康熙《汉阴县志》谓:“寺为汉高祖王汉中时建,有钟重万斤,声闻六十里。”钱鹤年按:“佛法入中华,始于汉明帝永平时,无稽之言,存而不论”。又据明崇祯间汉阴乡官王应泰《建修龙兴寺碑》记载“父老传闻,创于晋代道标,“万历间重修,而更名曰龙兴寺。崇祯十年(1637年)罹于兵燹,一望故墟,住持僧官真护与众僧,力耕资财,募化善信,改建于城内东北艮方,创修佛殿三间,观音大士殿三间,听法堂三间,僧房三间,厨房一所,山门二座,并置园地一段。现庙宇已为民房,遗址无存,惟有《汉阴厅志》及《安康碑版钩沉》所录王应泰刊刻石碑一通,记述改建经过。

4、位于汉阴县平梁乡沐浴河北,古名“重云寺”,俗称龙头庙。面积约50000平方米,自山下至山上,皆可见到建筑遗迹。山梁上发现断碑三通。据碑文云,唐天宝年间建,现残留正殿一座,里人称为“佛殿”或“无梁殿”,当是明代重修之建筑,该建筑为砖卷式仿木结构。面阔两间,进深6米,无梁架,歇山顶,清水脊,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壁上嵌砌有“大明嘉靖拾捌年”(1539年)纪年砖,庙外有清道光年间《重修乐楼碑记》石碑一通。

5、又名观音殿。位于汉阴县漩涡镇沐梓河口。庙宇所在为汉水北岸,距紫阳县马家营约七里之遥。庙前垒石成堤,上有宋代船厂伎工所建鲁班殿一楹,现已毁作耕地。遗址中有清同治元年所立《鲁班祖师碑》一通,记述“原先船厂众伎工匠,每逢圣会,齐集庆祝”情况。观音殿则经历代维修,尚具规模,面阔三间,西偏修有厢房二间,前临汉水,后依青山,旁有小溪潺潺,环境幽雅,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汉阴知县张大纶有《宿观音堂》诗一首。

6、《汉阴厅志》谓:“栖云寺,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相传宋绍熙间所建,距寺一里许有“乘鹤观”,观旁有棋盘石,为明清时汉阴名胜之地。“鹤观棋枰”为明成化间汉阴古八景之一。今庙无,“棋盘石”尚在,高约三丈,宽二丈,为立方形,上有石棋枰。北有石级可登,其余三面如切,相传吕纯阳、黄龙机禅师奕棋于此,局完,各乘鹤去。

7、位于汉阴乡平梁镇西北桐花村。《汉阴厅志》曰“白衣菩萨殿”。据摩崖刻石云:“元至正乙酉因山铲洞”,因知此寺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明万历年间补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附近绅耆倡捐重修。洞窟深232米,宽274米,高310米。窟前建有钟亭,窟北有香积厨、僧僚建筑,另有戏台一座。现存碑碣6通,其中吏部候铨训导邑人邱通理撰《重修青崖观音殿》碑,和两通赞颂寺院诗碣尤为重要。另一通同治八年(1869年)所立《青崖寺诸会碑》,是研究清末民间结社立会情况的重要证据。

8、位于汉阴县涧池镇东一里许,月河北岸,丹壁如削,山腰有寺,供奉观音大士,明嘉靖间,白河状元罗洪先尝游此,题榜曰“丹崖”。“灵壁飞丹”,为汉阴古八景之一。历代皆有凿修,迄至清初康熙间竣工。寺西有小溪,缘流渡涧,可至山腰入寺中院,共有石窟七处,顺山势蜿蜒排列,依次为纯阳洞、观音洞、圣母洞,药王洞等,故民间又称“纯阳寺”,寺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明代弘治年间,汉阴贡生郭曰珍有《过红崖古道》诗:“谁把山崖染作丹,如屏似帐峙溪边。高僧凿洞烟霞古,太守遗碑绢色篇。回环玉带通三楚,飞瀑银河落九天。相携缓步云所出,疑是天台采药还”。清康熙汉阴县令赵世震《八景诗》中亦有《丹壁孤悬》诗一首:“偶步平堤望远崧,回看日色映丹。溪中春水映无碧,岭外桃花未觉红。四野卿云遮赤壁,一轮明月照孤峰。青山一带多奇景,惟有丹崖色倍浓。”

9、位于汉阴县安良乡,古称龙泉庵。据碑文载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明万历间里人捐资扩建,改名“龙泉寺”。松桧蔚然,飞阁耸云,清出古雅,是邑中游赏胜地。

10、现寺毁,遗址内尚存《太阳会暨蚕母会碑》一通,记述祭祀太阳、蚕母事。碑无款。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