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善导梵修 > 放生果报 > 正文

鸟代放生一般在什么地方

2023-02-17 19:15作者:admin

达真堪布:顺理成章 第五篇 执伶俐之手取财产对话 生活无处没有修行

  建行正在统统时、统统处、统统地步中,正在行住坐卧处,正在引手投足间。

  既然学佛建行了,就要把建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建行更重要了。长久的人生转瞬即逝,暇满的人身罕见罕见,一定要捉住这个机遇,万万不必要错过。佛陀向我们展现了宇宙人生的本相,告知我们用聪明解救心灵的办法。想要解救心灵,独一办法便是建行。

  修行要从“心”最先。

  真正的修行首先是发心,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就不会造诣。发心是发慈悲心、菩提心,这是统统大乘佛法的根蒂根基。没有这个根蒂根基,没法进入大乘秘诀。慈悲心、菩提心收回来了,会清除所有的业障,会圆满无量的好事。

  真正的建行是建心,要常常观照本身的心,随时调剂本身的心态,将每个起心动念转换成正知正见,转换成善念。要去掉假公济私的动机,常常增加善的动机,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

  真正的建行是建改自身,不全是建改他人。要拿佛法当镜子,但只会照自身,不可以照他人。要去掉自身的苦恼、固执、妄图、分离。建若何做人,若何办事,若何面对对境。

  佛法不离人间法,将佛法实践于生活,融入于事情,才是建行。建行正在统统时、统统处、统统境地中,正在行住坐卧处,正在引手投足间。佛法正在你身旁,不克不及脱离生活去找佛法。

  真正的建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可以离开社会,不可以离开现实。要在建行中生活,在生活中建行。有的人成天打坐、叩首、拨念珠,建了很多年,但是习惯仍旧、苦恼仍旧、心态仍旧,没有任何改动。这不是真正的建行。

  您的事情环境便是您的道场、坛城。不管您处置何种职业,皆要把修行融入到事情中,在对境中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您的责任和责任,沥血叩心地干好您所负担的统统,置心一处,居心往干每一项事情。把您的效劳工具视为怙恃众生,统统为他们的长处着想,以真诚恳看待每个众生,关怀他们,辅助他们,了解他们,谅解他们,干众生的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为他们效劳。当您不求任何回报地往奉献的时辰,便是您的修行,您会从中获得非常的康乐。您的事情、事业……统统皆会顺遂。不必要嫌碰到违缘阻碍,它能够历炼您的心性,进步您的条理,增加您的伶俐。

  您的家庭便是净土,便是您的清静处。要把它清扫得洁净整齐,安插得清净肃静,要任怨任劳地尽您的责任和责任。擦掉尘埃便是擦掉业障,清扫渣滓便是清扫苦恼。您的家人全是您的有缘众生,要体贴他们,照料他们,尊敬他们,不必要损害他们、痛恨他们。各有各的人缘,各有各的福报,不必要强求,不必要固执。您固执什么,什么就会损害您。统统都要当作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这不是摒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人生犹如一场戏,戏开场了,您就要演下往,可是您要清清白白、历历落落地了解,您是正在演戏!那里有真的伉俪?那里有真的后代?演好您的脚色,不必要假戏真干。其实正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皆不过是仓促的过客罢了,有什么可固执的?有什么可计算的?忍一句又能如何?退一步又能如何?凡事不必要只斟酌本身,要为对方斟酌。只有往掉了自私、自利、自爱,才气自正在。您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仅上师三宝会加持您,连善神护法皆会帮助您。只要您如理如法地建,真心实意地干,众生自然会恭敬您,爱好您。

  您如何看待他人,他人还会如何看待您。不必要老是怨天忧人,不必要老是挑他人弊端,不必要总想转变他人。修睦本人的心,统统境都邑随心转。若是您以宽广的襟怀胸襟容纳统统,包涵统统,您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统统人全是坏人,看统统事全是功德,看统统境全是好境。常常查找本人的错误谬误,持续地去掉我执,才是修行。

  我们之所以有本日,便是由于已往没有好好建行,让无明监禁了思惟。我们要想在此生摆脱,就必须建行。若是此生还不建行,持续痴迷,还将持续一望无际地走下去,期待我们的只有循环的暗中,所以一定要爱护保重这个时机,勤勤恳恳,如理如法地建。不必要虚张声势,掩耳盗铃,不然亏损的是本人。

  能在此生碰到非常殊胜的无上密法,是我们的人缘福报,若没有从根蒂根基做起,扎扎实实地建,法再好还没有容易受益。要邃晓:真正的摆脱要靠自身的醒悟。自身没有醒悟,谁还没有办法。有人成天找捏词忙这忙那,没有愿建行,生怕当你真想建行时,却来没有及了。

  实在,修行和生活、事情没有冲突,佛性是我们每个人皆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忙碌的泥沼中,迷失了自我,却没有知最主要的、最名贵的器械该当由自心中找寻。那才是真正属于自身的取之没有尽用之没有竭的利乐之源!

  一、看话禅的来源

  唐宋禅师单传直指,于言语行动间,立断学情面根认识,创造心肠。如卢行者接受五祖的心传时,五祖对他的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提出质疑。卢行者便于五祖的言下大悟,遂说:

  统统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摆荡'’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见《坛经》第十页)五祖听后,一定卢行者的所悟,说道:不识良心,学法无益。若识自良心 见自天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见《坛经》第十页)是以,后人称禅宗为传佛心印。须知禅宗所谓传佛心印,即般若空性,这由卢行者听《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悟的例子。阐明这里所说的心,是指吾人现前的一念心,不住于曩昔,不住于如今,不住于将来。家喻户晓,《金刚经》把人们的一念心分为三个阶段:前一念曩昔的称为曩昔心,当前一念称为如今心,后一念还没有来,称为将来心。可见人们的思惟运动,虽然有无数前念后念相续不息,但其中央没有一个实有的器械存在。这类三际托空的理论,等于《得法偈》中“原本无一物”的内在。当人们体悟到“原本无一物”的般若性空时,非论于静中动中,照样生活日用,都邑发生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如同万里晴空,不留半点陈迹。六祖的再传门生马祖道一公开提出即心是佛,。他所说的心,同样是般若性空,以见空性和见佛,是同等无两的。

  禅宗这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办法,到五代宋初,五家宗派鼓起以来,一变成应机施教,正在现阶段的一机一境上,指物传心。到宋终元初,流弊所及,多数人固执身心现前的境地,看成禅机,落于窠臼。为对治这一流弊,大慧宗呆、顶峰原妙,中峰明本等人再变成看话禅,将历来以般若慧学为主的传佛心印的禅,一变而为打坐参禅的禅定为主的禅风,断送了禅宗的真正慧命,所以昔人有“看话禅兴而禅宗亡”之长叹。

  两、看话掸的特性

  看话禅,又称看话头。话即说话,头即说话之前。如念“谢天谢地”是一句话。未念之前,等于话头,所谓一念未生之际。这一念未生,叫做没有生。没有昏沉、没有掉举,没有着有、没有落空,叫做没有灭。每时每刻,单单的的,提起这个没有生没有灭之念,叫做看话头,或照应话头。

  古今盛德提出良多话头,约莫可分两大类: 1,有义语类,如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万法回一,一回哪里?怙恃未生我之前我是谁?若何是佛?狗子另有佛性也无?念经是谁?等等。2、无义语类:如乾屎橛,麻三斤,镇州大萝卜头,青州布衫重七斤,庭前柏树子等等。别的;另有参公案,把前人悟道的史迹,参学悟道的颠末,取他师弟之间问答的话头,作本人参究的课题,这便’叫做参公案。

  看话头先要起疑情,只准您嫌疑,禁绝用思惟往推理。若何起疑情?如问念经是谁?便在谁字上,悄悄发动疑念,念经是用心念,照旧用口念?如用心念:心没有在内,没有在外,没有在中心,没有在过往、没有在将来,没有在此刻,觅心了没有可得。如用口念,睡着了有口,死人有口,为何没有伞念?另外另有问;穿衣吃饭是谁?府屎放尿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岂论行住’坐卧,谁字…举,便最简单发疑念,没有待考虑卜度,作意于有。是以谁字话头,实为参禅妙法。若何看话头,大慧宗呆示吕舜元说:

  常以生不知道来处,逝世不如去向两事,贴在鼻孔尖上。茶里、饭里、静

  处、闹处,念念孳孳,常似短人百万贯钱,无所由出。气度抑郁,躲避无

  门,求生没有得,求逝世没有得,当凭么时,善恶路头相次尽还。以为如此时,恰好著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 狗子也有佛性还无?州曰:无! 看时,没有用思念,没有用注解,没有用要得分晓,没有用向启齿处承担,没有用向举起处作事理,没有用堕正在空寂处,没有用将心意会,没有用向宗师说处领会,没有用掉正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常常提撕,狗子也有佛性还无?无字提撕得熟,口议心思没有及,万寸里忐忑没有安,如咬生铁橛。没味道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恰好是底动静。大慧宗杲这段话,是表明看话禅的权势巨子文字。正在这儿他首先请求行者,二六时中,每时每刻要将一句话头贴正在鼻孔尖上,没有能有丝毫懒惰。接着他连续用了九个“没有用”,把统统邪念摒除得一清二白。惟有提撕一句话头紧紧没有放。久之,工夫熟练,才气从中得个好动静。实际这个“好动静”还应“没有用”。有这个好动静,说明大慧宗杲还没有到达“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的地步。

  三、什么人能够参话头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参话头的,若有的人得了各类慢性疾病,或得了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又如事情劳顿或进修慌张的人,都不合适修学这一秘诀。因参话头要目不转睛提起一念,始终抱一个谁字不放。这对身体欠好和事情进修慌张的人压力很大,会使其身心受到庞大的打击。因禅门普通的修学全是减法,教人们若何解黏去缚,统统放下。惟有参话头是增法,在你妄图纷飞的时分,又加上一个话头,把握欠好,何异火上浇油?工夫久了,虽亦得点轻安,连人间禅定都未到达,怎能获得圆顿大定?如斯死守系驴撅,失却闻熏无量好事,殊为惋惜因而蕅益大师说唯三种人,可参话头。

  一者,凤具灵根,著手便判,身心天下,部分放下,金刚宝剑,当下

  提起。直待大事了毕,然后或见常识,或观契经,印证自心,接引后学。

  两者,虽途径未甚清楚,能依实在具眼宗匠,死心参究。到邪路处,自能为我指导。到根节处, 自然为我解辟。到转关处, 自能为我拶进。’

  三者,未深明门路,又无真师,必洞彻教理,方死心参究。虽不可以通三藏众典、《楞严经》一部,不可不精熟还。比如单独远行,若不预问旅程,断断必有毛病。

  除此三种,别的悠悠平常之徒,欲参禅悟道,敢保十个,错有五双。(见《藕益巨匠全集》10877——10878页)当今世界,这三种人可以说百中无一。而今的参话头者,大多是徒挂浮名,躲在无事甲里,苟安藏拙,昏散没有除,憎爱恒炽,空消檀施,废弛秘诀,莫此之甚。

  四、若何辨别真假话头

  话头有真伪之分,行者不成不察。什么是真话头?祖师西来粗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话头是见性成佛的方式。对此能信得逼真,海誓山盟,黑白无论,身心俱忘,寒暑饥饿,置之不理,是为真话头。又称是真提话头。如斯一门深入,妙庄重路,好似一镜高悬,能含多影。故举起话头,万缘俱舍,等于布施,十恶俱息,等于持戒,境风不动,等于忍辱,绵密不停,等于精进,更无异缘,等于禅定。真疑历历明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寻伺无栖,能所双尽,等于般若,

  参真话头的人,应念无常疾速,勇猛精进,要像顶峰禅师说的那样: “参禅若要近日乐成,如堕千丈井底类似,由晨至暮,由暮至晨。千思惟,万思惟,单单是个求证之人,终究决无两念。诚能如是勤奋,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没有彻悟,顶峰本日犯大妄言,永堕拔舌泥犁”。这个刻期求证的办法,普通称为打禅七,有条件的中央最好一连打四个禅七。歇息一周后,再打四个禅七,没有取证誓没有罢休,要学悉达多太子由泥连河洗澡后,坐在菩提树下说;“若没有成正觉,誓没有离此座”的刻意。正因为他有这么大的刻意和愿力,才有夜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果证。我们坐禅也要如许,一个禅七没有悟,两七,三七、四七。一个四七没有悟,两个、三个,四个四七。若没有开悟,誓没有离此禅堂。具有这类气势和毅力的人,没有没有刻期取证,悟道证果的。如迦纸罗难陀建没有净观,经九十日,心没有移想,终究建得四沙门果,三明六通,皆悉具足。

  什么是假话头?大抵有下列五种:

  1、挂参话头浮名,欺骗施主扶养。这类人对什么是话头,话头的事理,话头的义路穷处,毫无所知。只是随大溜,是不是坐正在禅堂里打瞌睡,便是妄图纷飞,异想天开,东寻西找,美其名曰起疑情,却不知愈想妄图愈多,成天正在妄图堆里翻跟斗。

  2、有些人念一句谢天谢地后,再问一句念经是谁。或将“念经是谁”四字,当作佛号来念,念个没有绝。以为这是禅净双修,其实是禅净双失。名为参话头,事实上是念话头,念是生灭法,末没有能到一念无生之地。

  3、有些人为了参禅,东参西访,成果闹到老,连什么是话头还搞不清楚。平生老是固执名相,正在话尾上作活计。“看念经是谁”呀,“照料话头”呀,看来看去,取话头适得其反。

  4、着魔成病:有人参话头,获得轻安地步后,有的忘却身心,有的以为身体轻飘上腾,有的见到心爱的人生欢欣,有的见到可骇的地步而生恐惧心,有的生起淫心等。《楞严经》列有五十种阴魔,等于着魔成病的各种体现。

鸟代放生一般在什么地方

  5、蜕化成文僧:有的参话头进入狂心即歇,身心安闲的阶层,但是在枯木岩前进入岔道了。有些人于禅中得了一点慧解,就整天舞文弄墨,作诗作文,生起贡高我慢心,不务正业。

  话头本无真假之分,真假正在人。假话头者: 1、患正在其人偷心不死,万缘放不下,或放下一部分,不可以完全放下。2、患正在行者不得其门而入,名不副实而无实际。3、患正在行者沉空著有,或抱着拍门瓦子不放,认瓦为宝,整天玩瓦。这一些人末了不管是误入魔境,即腐化成为雕虫篆刻的文人墨客。打着禅师的灯号,干着骚客的活动。

  五、参话头及别的

  1、参话头取止观,参话头必先经由调身(整顿生理)、调息(整顿呼吸)的步调,若不擅长保养身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所以禅堂里的行香坐香,其意图等于调度身心。然后到达澄心静虑,用心一境,属于止观的观行之前的止念规模。依此次序递次,循序上进,便是禅定的四禅八定过程。正在止的境地上,复兴观照,审心念来往的踪影,或探讨一句话头的谜底,便是观行的规模。这一建法取晒台的三止三观类似。但参话头,把所有的疑情皆会合到一点上,什么妄图皆起不来。如已往禅堂里,有些人参话头如痴似醉,像疯子一样,参到什么皆不了解。什么妄图邪念皆没有了,专提一句话头,便是止。比及人缘成熟,忽然冲破天地,疑情办理了,等于观。是以有些人以为参话头不如直接建止观来得稳妥。

  2、参话头取观心,唐朝祖师参禅,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观心要领。这里说的心,是指动机,亦即宗杲所说的话头。观心的要领,观时要历历明白,前一念曩昔,后一念还没有来时,中面有一个空寂的天地,能开端霸占这个天地,便是观心秘诀。如念南无阿弥陀佛,前一念曩昔了,后一念还没有来从前,这个中心的而今念,正本就不存在,泛起长久的清清净净的地步。如能捉住而今的这个空际,久之工夫熟练,便能三际截断,到达不生不灭的涅黎地步。由此可知,观心秘诀比参话头平实,轻易。由于参话头没有善常识的扶携提拔,患精神病(着魔)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3、参话头取破三闭。洛浦元安为了勘验禅者的地步,设三闭说,以测条理的浅深。三闭:破参为明心的初闭,见性为重闭,证悟为破末后牢闭。到了清初,雍正以唯识学来注解三闭。以为破初闭是了认识,破重闭是了第七末那识,破末后牢闭是了第八阿赖耶识。闭于末后牢闭,洛浦元安说:末后一句,始到牢闭,锁断枢路,欠亨凡圣。锁断枢路,欠亨凡圣,即斩断生逝世之流,于佛魔没有处处,转过身来,才算胜利。简言之,破初闭即悟道,悟到了光亮的自性本体。破重闭,是由光亮的自性中,映现出现象界的统统事物。破牢闭,又由现象界的统统事物中,表现出行者所体证的自性同等无差别地步。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难道般若”。到此地步,才算明心见性,了生脱逝世。

  4、参话头取森林禅堂,我国务大森林皆设有禅堂,落发衲子,行脚参方,以浪迹天涯,随地随时,皆可在森林挂单安居。抱住一个话头,用心参究。讨单长住禅堂,三年五载,或三、五年,乃至十年、二十年,·以致平生参禅究竟,无论已悟未悟,话头永远是个活头。如斯等人,数弗成计。正如昔人所说:“试打禅闭,遍参丛席,误了几许幼年!”“积雪为粮,磨砖作镜,几许到头空老!”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